5月11日,我省《2017年度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十项措施》)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印发。 在此13天前,省政协向省委、省政府报送了《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,其中提出了“取消企业自建变压器的基本电费;清理、调减附加在用电量上的收费和基金”等建议。13天后,《报告》中的建议得到采纳——《措施》中明确提出,取消、停征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,如自2017年4月1日起,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,相应降低各类销售电价等。 4月28日,报送《报告》;5月3日,《报告》获得省委相关领导批示;5月11日,建议“落地”……翻开省政协助推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履职清单,这并非个例。近年来,省政协聚焦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紧扣“一提一创一培”,通过调研视察、界别协商、提案督办等多种形式,积极为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凝聚智慧和力量。 聚焦“三去一降一补” 做好“减法” 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,“三去一降一补”的提出,旨在通过做好供给侧一端的“加减”法,将化解过剩产能与培育新动能有机结合起来,推动供求关系和经济结构实现新的动态平衡。 在这过程中,“减法”应该怎么做?2016年,在中央确定的5大重点任务中,化解房地产库存是其中之一。我省也将其列入稳增长、调结构的主要工作。2016年2月初,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启动对我省房地产“去库存”工作的调研活动,并采取与各市(州)政协联合调研的方式进行。不到1个月,《关于我省房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“去库存”措施建议》出炉。其中提出的打通商品房和安置房转换渠道、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等多条建议得到采纳,不久后转化为相关政策举措。 有效投资在稳增长、调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而投资环境的好坏,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、质量和效益。早在2015年,省政协就通过开展界别协商活动来推动外资企业投资环境优化。 2015年7月8日,在省政协机关会议室内,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家代表参加了这次协商会。他们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,就在川投资的政策与法治环境进行交流探讨,相关界别委员也积极呼吁。 这次协商会召开后42天,省商务厅外国投资管理处、国际经贸关系处等5个业务处室相关人员再次来到省政协机关,就如何推动界别协商会建议“落地”进行交流。与会人员围绕政务环境、生产经营、法治环境三大方面12个具体问题进行逐一剖析,并提出解决办法。 今年2月10日,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正式签约。项目总投资约100亿美元,这是四川历史上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。格罗方德公司副总裁、中国区总经理白农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选择落户四川成都,一个重要原因是,这儿行业生态环境很好!” 2017年,省政协将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促进转型升级”列为重点调研课题之一。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在组织相关委员、专家学者深入4个市州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《报告》,除了对降成本进行呼吁外,还提出了去产能应注重产业竞争力培育,补短板应加大修补产业短板等建议。其中多条建议得到省直相关部门采纳。 紧扣“一提一创一培” 做好“加法” 2016年,我省出台《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“三大抓手”——“一提一创一培”,即提质量、创品牌、培育新动能新动力。《方案》还明确提出:推动“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”。 围绕省委、省政府工作重点,2016年4月,省政协组织委员走进成都、绵阳、德阳多家制造企业,围绕“对接《中国制造2025》,加快制造强省建设”,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。委员们建议,要坚持改革创新,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和企业核心竞争力,促进高端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。当年9月,“对接《中国制造2025》,加快制造强省建设”界别协商会召开,推动着委员建议“开花结果”。 作为引领我省“十三五”发展的“一号工程”,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。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的《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》,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,努力实现“三年试验突破、五年基本转型”,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。 科技成果如何转化、军民怎样深度融合、创新人才怎么培养……去年3月底,部分省政协委员、专家学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成都、德阳、绵阳,围绕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”开展重点视察。 “要紧盯军民融合创新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面的市场缺失环节,主动搭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。”视察中,省政协委员、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原党委书记李达忠这样谈道。 |